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大部人都看过《爱丽丝梦游仙境》,但其实很少能理解其“好玩”之处,就感觉很无厘头的变大变小,以及疯帽子或红桃皇后的各种胡闹。

近日,绘本音乐剧《爱丽丝梦游仙境》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,正好带孩子去看了,虽然是一部给孩子的剧,但成人亦有共鸣之处。

全剧音乐、舞蹈、舞美都处理得相当不错,虽然有些可提升之处,但总体上已相当可以。结束时看到一位父亲跟主创团队说:“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儿童音乐剧!”

这也是我的心声:值得看。

值得看的原因,在于90分钟下来,我并没有感觉到像平时陪孩子上课那样无聊消磨时间,而是自己也有共鸣,有一种“如果能有这样一场沉浸的体验也非常棒”的感觉,而且很多幼年时看童话的回忆也被勾起。

我小时候也读过很多童话,除了名声最大的格林安徒生之外,印象比较深的有《狐狸列那》、《柳林风声》、《小詹姆斯和大仙桃》、《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》,看着有点害怕的是《胡桃夹子》、《蝇王》等等。

而《爱丽丝》我小时感到读不懂,原因之一可能是与其它作品不同之处在于,你很难在其中寻找到一条故事线,读者就跟爱丽丝一样在奇境里瞎撞,最后戛然而止。正如其中国王在审判时对兔子说:

'Begin at the beginning,' the King said gravely, 'and go on till you come to the end: then stop.'

这句让兔子阅读某段文字的命令,你会发现适用于整个故事。

从追兔子开始,到最后大喊“你们都是纸牌”结束,爱丽丝从头到尾她都是被动的,并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,面对的是什么,她只在思考如何解决最眼前的问题:怎么才能拿到钥匙、打开门,怎么才能让人相信自己没偷吃,等等。

她一直在往前走,但是瞎撞的,而且所有所遇到的人和事都以一种她无法理解的逻辑呈现在面前——现在如果有人要问这本小说有什么寓意,我倒觉得没有寓意。

因为孩子的世界本来就是无厘头的,而且(大部分情况下)是被动的,解决问题不考虑后果,看待这个世界也是荒诞的(正如成人认为他们的想法很荒诞)。

比如爱丽丝问猫:

- Would you tell me, please, which way I ought to go from here?

-That depends a good deal on where you want to get to.

- I don't much care where.

- Then it doesn't matter which way you go.

这种看似哲理抑或故弄玄虚的句子充斥于全书之中,其实是一种解构。人类之所以能从哺乳动物进化而来,缘于找到了通过各种目标的路径?并不是,当人们集合成社会时,很多时候并不知道目标在哪里。

从成人的视角看,全书唯一理智(reasonable)的事情是爱丽丝醒悟到对方只是纸牌,唯一理智的人是她姐姐。

这就是她对世界的解构。

孩子的天性就是反逻辑、反理性、反架构,感性、多变但是善意,以不确定性去寻找确定性——寻找到的“确定性”其实也是“荒诞”的。

而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,是(成人之间)无法有效沟通,甚至也(像成人跟孩子一样)互相认为荒诞。

打个比方,著名的“六标准差法”(Six Sigma,6西格玛),如果说人话,那就是通过DMAIC共5个阶段,包括:界定问题(Define)、量度问题(Measure)、分析关键(Analyze)、改善弱点(Improve)、以及品质控制(Control),来制定品质管理系统,避免出现产品缺陷和变异,减少浪费,降低生产成本。

看上去很好理解,但怎么实现?简单地说就是:根据流程效能研究的计算得知,如果在流程平均值和最近的规格界限之间达到了六个标准方差,就不会有残次品。

相信能看懂上述文字并会计算的人就比较少数了。

专业性让人类变得伟大,但也在让这个世界变得不可理喻。有的人在“喝下,变大;吃掉,变小”之间反复徘徊;有的人跳进兔子洞,有追逐未知的勇气却只是自己好奇的梦境;有的人试图去解构复杂的路径,却并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。

或者,每个成人个体都是理性的,但当组合成复杂结构时就会变得荒诞不经。

这就是我看完演出后想继续沉浸在这种荒诞中的原因,有的时候在经历了一切之后走到尽头,发现推倒的只是一堆纸牌。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陆飞

陆飞

38篇文章 27分钟前更新

媒体工作十余年,涉及国际、财经、文化等领域。 现侧重对产业和消费的分析与观察。 此外欢迎就各国历史、文化地缘、政治外交等话题进行交流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