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时间区间:2025年4月1日-2025年4月30日

关键词:日本 进口|中日贸易

 

一、传播主题

在中国的线上媒体和自媒体内容中,日本进口相关传播4月共计传播65825篇,以中性报道为主占比95%,正面占比3%,负面占比2%。

负面主要集中在食品方面有核辐射酒、超标秋刀鱼及保健品造假等安全隐患;工业产品面临半导体材料断供等技术壁垒;市场上存在价格虚高、保税仓 “假进口” 等现象,且地缘政治博弈也对进口产生不利影响。

其中机构媒体报道515篇,社交媒体报道65310篇,其中机构媒体报道主要集中在:

日本对中国实施半导体材料出口管制,断供光刻胶等关键材料,冲击中国芯片产业供应链;

青岛启用北方首个中日双仓联动项目,缩短物流周期,降低企业成本,助力中日跨境贸易;

日本拟抵制美国 “反华经济同盟”,维护中日经贸关系,凸显中国在日本贸易中的重要地位;

社交媒体报道主要集中自媒体推广日本进口商品和促销活动;

美日关税谈判拉锯;

日本断供中国半导体材料;

日本米荒及美国施压;

进口商品的技术与供应链情况;

汽车、钢琴、渔具等行业动态。

 

二、关于中日贸易的报道内容

1.商品:提及日本商品种类丰富,涵盖日化、厨房用具、食品等,比如护肤品(高丝防晒霜、专科洗面奶)、厨房用品(雪平锅、陶瓷餐具)、电子产品(钢琴、相机)、食品(白色恋人饼干、威士忌)等等,种类非常丰富,覆盖了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。

消费者反馈方面,有正面的,比如喜欢日本商品的质量和设计,比如子弹头可乐、手工厨刀;也有负面的,比如假进口保健品、价格虚高的问题,比如保税仓假货和丰田阿尔法的高价等。

2.贸易:中日贸易摩擦与博弈交织,日本对中国断供半导体材料,中国对美日进口间苯二酚加征反倾销税。日本为应对美关税压力拟扩大进口美国大豆,其在中美间态度矛盾,既跟美制裁中国,又因利益拒入反华同盟。

3.文化:提及《你的名字》《千与千寻》等日本影片;日本汉方药占全球 90% 市场份额,抢注古方专利;日本饮食文化受关注;中日在盆栽、钱币、陶瓷等领域有文化交流,如德化白瓷在日展览。

4.旅游:关于日本旅游,延吉推出含防川风景区等景点的一日游;横滨中华街为日本最大唐人街,1972 年中日建交后发展,汇聚中餐馆等;日本老字号餐饮凭精细化管理等屹立不倒;4 月海口开通直飞大阪航线,前两月超 170 万中国游客赴日,中日贸易或向好。

5.消费:本月暂无关于日本消费趋势类的报道

 

三、网友观点分布

 

总结:网友情绪与核心矛盾,主要为担忧核污染水产、技术封锁、贸易保护。技术焦虑:工业设备、高端材料进口依赖为主要痛点。复杂心态:认可日本质量,不满价格与政策,呼吁替代但承认差距。


 

1. 美日贸易争端与大米进口问题(32%)

聚焦美国施压日本扩大农产品进口及日本贸易保护政策。网友批评日本对进口大米征收 700% 高额关税,导致国内米价高企(如 5 公斤 216 元),认为农协垄断保护本土农业;讨论特朗普政府强迫日本进口美国农产品和汽车以平衡逆差;质疑日本粮食自给率仅 30%,过度保护推高农民收入和消费者负担。

2. 农产品价格与进口限制(16%)

围绕日本农产品高价、进口限制及粮食安全。网友指出日本大米价格远超国际市场(如高于泰国米 5-10 倍),主因高关税;称日本 62% 粮食依赖进口却限制开放,农协阻碍低价米进入;对比中国政策,认为可借鉴保护农民但需避免垄断。

3. 日系车进口与市场表现(11%)

关注日系车进口关税、质量及市场偏好。网友肯定日本原装发动机耐用性,提及丰田埃尔法等车型进口溢价(日本 25 万,国内超百万);讨论 RCEP 降关税至 15%,但进口车因品牌溢价滞销;争议合资车减配,认为原装进口更受信赖。

4. 进口商品质量与消费偏好(10%)

涉及质量认可、价格争议及消费心理。网友认可日本机床、空调压缩机等高端产品技术领先;批评日本马桶盖等商品 “中国制造却高价返销”;指出部分消费者迷信 “原装进口”,忽视国产技术进步。

5. 工业设备与技术进口依赖(10%)

聚焦中国高端设备及核心技术依赖。网友列举数控系统(发那科等占 90% 市场)、高铁轴承、80% 光刻胶依赖日本;对比日本机床精度优势,提及和谐号早期核心部件进口历史,强调国产替代需突破材料工艺瓶颈。

6. 核污染水产品进口争议(8%)

围绕福岛核污染后抵制进口。网友强烈反对进口,称核污染海鲜有健康风险,要求永久禁止;质疑 2025 年网传恢复进口,情绪激烈反对 “拿健康换利益”,认为日本自身拒食污染水产却对外出口。

7. 进口替代与产业升级挑战(4%)

讨论国产替代进展与瓶颈。网友肯定光刻胶、新能源汽车技术突破,也指出高端轴承、模具钢仍依赖进口(国产合格率不足 50%),认为日本出口管制倒逼研发,但短期依赖难消。

8. 稀土资源贸易与技术依赖(4%)

关注中日稀土互动。网友担忧日本早年低价囤积中国稀土(储量可用数十年),曾依赖日本提炼技术;建议限制出口反制半导体封锁,承认日本高端加工技术仍领先,中国需补短板。

9. 日元贬值对进口成本影响(3%)

分析日元贬值利弊。网友认为贬值降低中国进口成本,但加剧日本贸易逆差;提及广场协议历史教训,警惕类似风险。

10. 历史遗留的进口技术问题(2%)

回顾技术引进历史及影响。网友提到 80 年代日本家电技术垄断、高铁早期依赖川崎重工,反思早期引进导致核心技术空心化,呼吁加强自主研发。

 

附录1:包含关键词的文章TOP50关键词

1. 家用日化与护肤品

关键词:牙膏、洗发水、洗面奶、玻尿酸、抗皱、儿童、清爽、防晒

牙膏:日本进口牙膏(如赫本希黑松露牙膏、花王大白牙膏)主打 “去黄去渍”“不含氟”“清新口气”,强调成分温和与功效,如 “有效消除茶垢、烟渍”,且价格亲民,存在 “拍 1 发 3” 等促销活动,满足消费者对口腔护理的多样化需求。

洗发水 / 护发素:以 “黑松露”“氨基酸” 等成分为卖点,突出 “蓬松去屑”“顺滑滋养”“控油” 等功能,如赫本希黑松露系列,强调日本进口原丝或工艺,注重使用体验(如 “泡沫丰富”“不假滑”)。

防晒用品:高丝防晒霜等产品以高倍防晒、清爽易推开、不搓泥不假白为核心,适合夏季户外场景,且部分产品兼具隔离功能,满足消费者对防晒与护肤结合的需求。

抗皱护肤:类蛇毒肽美颈霜、玫瑰精华水等,主打 “提拉紧致”“淡化颈纹”“抗皱保湿”,强调日本进口技术(如 “类蛇毒肽” 成分),针对熟龄肌肤护理市场。

儿童用品:花王儿童洗发水(弱酸性、无硅配方)、学步鞋(机能鞋设计)等,注重 “温和亲肤”“安全无毒”,符合中国家长对儿童用品的严苛要求。

2. 厨房与家居用品

关键词:铁锅、陶瓷、收纳盒、多功能、涂层、耐磨、日式、高端

厨房工具:日本进口铁锅(如珍珠生活、普利邦)以 “无涂层”“不易粘锅”“加深平底” 为卖点,强调 “母婴级精铁”“加厚材质”,适合中式烹饪;陶瓷餐具(美浓烧、有田烧)主打 “釉下彩工艺”“日式设计”,兼具实用性与美学价值。

收纳与工具:家の物语收纳盒(干湿分离、抗菌材质)、利快磁铁挂钩(免打孔、多功能)等,体现 “日式极简”“空间利用” 理念;合金钢刮刀、水口钳等工具强调 “日本进口钢材”“锋利耐磨”,针对专业或家用维修场景。

3. 时尚与个护

关键词:手表、眼镜、染发剂、玻尿酸、设计、时尚

手表:部分品牌(如冠琴、梭伦)强调 “日本进口机芯”,主打 “全自动机械”“防水夜光”,定位中高端礼品市场,适合商务或日常佩戴。

眼镜:日本进口老花镜以 “高清树脂镜片”“防蓝光”“超轻时尚” 为卖点,覆盖中老年群体;纯钛眼镜框(如目师傅私藏款)强调 “复古雕花设计”“超轻材质”,兼顾功能性与时尚感。

染发剂:美源宣若染发霜等产品以 “植物配方”“便捷按压式”“分次使用”“遮盖白发” 为核心,满足消费者对安全染发与便捷性的需求。

4. 户外与运动

关键词:路亚、耐磨、防水、轴承、高尔夫球杆

钓鱼装备:YGK PE 线、东丽鱼线等强调 “日本进口原丝”“12 编 / 16 编工艺”“超远投耐磨”,适合专业路亚钓手;鱼钩(如伊势尼)主打 “防锈”“强拉力”,针对不同鱼种设计。

运动护具:KOWA 护膝、杜得乐止汗膏等,前者强调 “专业运动防护”,后者以 “清爽止汗”“温和配方” 吸引消费者,适合户外或健身场景。

5. 食品与饮料

关键词:大米、牛肉、巧克力、清酒、梅子酒

农产品与加工食品:日本进口大米(如越光米)因 “口感细腻” 受高端市场青睐,但日本面临米荒,从韩国进口 22 吨大米(象征性援助);牛肉方面,美国施压日本进口美国牛肉,反映国际贸易对供应链的影响。

休闲零食:白色恋人巧克力饼干、悠哈果汁软糖等,以 “原装进口”“精致包装”“独特口味”(如 “夹心果汁”)吸引消费者,适合送礼或日常消费。

6. 电器与设备

关键词:电饭煲、车载、香薰、钢琴、汽车

家电:象印电饭煲(压力 IH 技术)、松下冰箱(多门变频)等,强调 “日本原装进口”“节能高效”“智能功能”(如自动制冰),定位中高端家电市场。

车载用品:日本进口车载香氛(如 Diax、川岛制薬)以 “持久除烟味”“淡香治愈” 为卖点;汽车配件(如 HKS 机械增压、丰田底盘胶套)针对改装市场,强调 “动力提升”“原装适配”。

钢琴:雅马哈 U1、卡瓦依 KSC2 等二手钢琴,以 “音色纯净”“日本进口弦槌”“工艺精湛” 受青睐,租赁市场活跃,适合音乐爱好者或培训机构。

7. 关税与贸易谈判

关键词:关税、谈判、贸易、美国、韩国、俄罗斯

中美日贸易博弈:美国施压日本进口美国大米、牛肉、汽车,试图通过关税谈判打开日本市场;日本对中国半导体材料(光刻胶、氟化氢)出口限制,倒逼中国加速国产替代(如光刻胶市场份额从 15% 提升至 25%)。

中国反制措施:中国对日本、美国进口的间苯二酚加征反倾销税(税期五年),反映贸易摩擦对进口供应链的影响;同时,中国进口车数量持续下降(2025 年一季度同比降 39%),或与关税及国产替代有关。

2. 供应链与市场反应

关键词:耐磨、涂层、芯片、轴承

高端制造依赖:中国进口日本的高端轴承(如 KIF 单向轴承)、机床配件(如 NS 铣刀),依赖其 “高精度”“高耐磨” 特性;半导体材料方面,日本垄断全球 90% 光刻胶市场,中国进口面临断供风险,但正通过技术升级减少依赖。

消费市场偏好:消费者对 “日本原装进口” 标签认可度高,如 “保税仓直发”“报关单齐全” 增强购买信任,部分产品(如钢琴、手表)因 “工艺精湛” 形成品牌溢价。

总结: 产品驱动:日本进口产品以 “高品质、功能性、精细化” 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,覆盖日化、家居、户外、高端制造等领域,尤其在抗皱护肤、厨房工具、精密配件等细分市场表现突出。

贸易影响:中美日三边贸易政策(如关税谈判、出口限制)直接影响进口供应链,中国在高端材料(如光刻胶)、农产品(如大米)等领域面临挑战,同时通过反制措施与国产替代降低依赖。

消费心理:“原装进口” 标签与 “日本工艺” 成为重要卖点,消费者愿意为 “安全、高效、设计感” 支付溢价,且促销活动(如 “买一送一”“保税仓优惠”)进一步推动市场接受度。

 

附录2:包含关键词的评论TOP50关键词

1. 关税与贸易政策

关键词:关税、加征、贸易逆差、政策

观点:日本对进口农产品(如大米)征收极高关税(如 700%),保护本国农业,但中国对日本进口商品(如汽车、高端设备)也有关税调节,导致价格高企(如丰田汽车在日本售价 25 万,中国售价超百万,含关税及附加费用)。

美国施压日本扩大进口(如大米、牛肉),但日本农协抵制,反映出贸易谈判中政策与利益集团的博弈,中国可能受日美贸易政策间接影响(如稀土转口贸易)。

2. 农产品与粮食

关键词:大米、牛肉、大豆、农协、米价、农业、超市

观点:日本大米因保护政策价格高昂(20-50 元 / 斤),中国大米未大规模进入日本市场(受关税和农协限制),但中国消费者对日本高端大米有需求(如寿司米),同时担忧日本核污染水产品(如福岛海鲜),中国曾暂停进口。日本进口中国东北非转基因大豆,用于食品加工,而中国自身依赖进口大豆,形成产业互补。

3.工业与技术产品

关键词:汽车、轴承、机床、高端、技术、原装、质量、成本

观点:汽车:日本原装进口车(如丰田、雷克萨斯)因质量可靠受中国消费者认可,但价格受关税和渠道影响较高;合资车国产化后部分零部件仍依赖日本进口(如发动机、轴承)。

高端设备:中国进口日本机床、轴承(如 NSK、NTN)用于精密加工,高铁轴承早期依赖进口,近年国产替代提升但高端领域仍需进口;日本技术优势(如精密制造)被认可,但成本较高。

4.资源与安全

关键词:稀土、污染、水产品、依赖

观点:日本曾大量进口中国稀土并储备,中国对稀土出口管制影响日本高端制造业(如半导体、新能源)。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后,中国消费者抵制日本海鲜,担忧食品安全,呼吁禁止进口受污染水产品。

5.价格与市场

关键词:价格、便宜、成本、贬值、超市

观点:日本进口商品价格分化:高端产品(如大米、汽车、机床)因关税和品牌溢价昂贵,低端日用品(如洗护、小家电)性价比低,消费者对 “原装进口” 质量认可但顾虑价格。日元贬值影响日本进口商品成本,中国消费者可能因价格波动调整购买选择(如日妆、药品)。

6.国际谈判与竞争

关键词:谈判、全球、欧盟、俄罗斯、越南、印度

观点:日美贸易谈判中,日本被迫扩大进口美国农产品,可能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日本的机会;中国与日本在 WTO 框架下协调关税(如 RCEP 降税),推动双向贸易。

日本与欧盟、越南等签署自贸协定,中国面临高端技术产品进口竞争(如德国机床、日本轴承),同时需警惕日本转口贸易(如美国大豆经日本加工后输华)。

 

总结:中国进口日本商品时,质量与技术优势(如汽车、精密设备)是主要驱动力,但受关税政策、价格成本、安全风险(核污染)、国际谈判等因素制约。农产品(大米、海鲜)因日本保护政策和安全担忧受限,而工业技术产品依赖进口但面临国产替代挑战。消费者对 “原装进口” 存在质量信任,但对价格和潜在风险(如污染)保持警惕,政策层面需平衡产业保护与市场需求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陆飞

陆飞

42篇文章 15小时前更新

媒体工作十余年,涉及国际、财经、文化等领域。 现侧重对产业和消费的分析与观察。 此外欢迎就各国历史、文化地缘、政治外交等话题进行交流。

文章